首页 走进秦州 基层党建 干部之窗 人才天地 远教动态 大学生村官 组工信息 时代先锋 创新探索 党员服务 组工网萃
首页>>新农村实用技术>>正文
【中国经济时报】放牛村:西部农村的脱贫样本(图)
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: 日期:2014-10-9 15:25:58 点击:
 

放牛村:西部农村的脱贫样本

——甘肃天水市放牛村因地制宜发展果品产业助农收入倍增

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程小旭 配图:天水在线

  国庆节期间,产自甘肃天水的“花牛”苹果成为人们相互馈赠亲友的热销礼品之一。尤其是由知名房地产商潘石屹代言的“潘苹果”在潘苹果官方在线商城热卖可见一斑。

  潘石屹的家乡——甘肃天水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内陆气候区,地跨黄河、长江两大流域,气候温和,日照充足,雨量适中,7项生态指标均符合农业部《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》中苹果最适宜标准,而且年日照时数2000多小时,昼夜温差在10℃ -15℃,非常有利于果品糖分的积累。该市种植苹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是全国优势苹果产区唯一的“花牛”苹果生产基地。

 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放牛村就是该市种植优质苹果的“明星村”。

  “你们的路子走对了”

  放牛村辖2个自然村,该村以种植林果业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而远近闻名。

  十几年前的放牛村,果园面积仅有180多亩,并且品种少、质量低,规模小、管理粗放,果品收入只占村民总收入的10%,当时村民主要以种粮食为生,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。自1994年以来,放牛村人积极响应天水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优质林果基地的号召,发扬艰苦创业精神,按照“统一规划、集中连片、规模建园、优质高效”的原则,在该村南山区域一次性新建新品种优质苹果园500亩,并配套建成了通往果园的16公里的农路。

  1996年6月29日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放牛村,对该村在山地建优质果园,积极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,尽管当时这些果树苗才刚长过膝盖,尚未挂果,但他对该村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,他对放牛村村民们说:“老乡们,看了你们种的果树,我心里非常高兴,你们的路子走对了!”朱镕基欣然写下“今日天水黄土峪,明朝陇右江南绿”的题词,放牛村也因此享誉全市。

  事实正如朱镕基当年的预测一样,放牛村村民通过种优质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、收入倍增。到2006年,放牛村果园面积达1000亩,果品产量达650吨,果品收入210多万元,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500元提高到2170元,其中果品收入占总收入的90%以上。到2010年年末,全村共有219户1070人,人均收入达8000元—10000元。如今,放牛村310户村民户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,户均收入在20万元左右的有7—8户,户均收入达10多万元的较多。

  进入9月,甘肃天水的新鲜苹果陆续上市销售。据放牛村现任村支书刘志刚估算,今年全村果品丰收,市场价格也不错,总产苹果和其他水果300万斤,总收入预计达1000万元。

  藉口镇副镇长刘增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,近年来,放牛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一如既往地大力发展林果业,果园面积逐年增加,通过依靠科技、强化管理,使果品质量大大提高。色鲜、味美、质优的果品使全村群众的收入逐年提高,不仅富裕了当地群众,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,放牛村人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。

  放牛村因地制宜,依靠种优质果品实现收入倍增成为西部地区农村的脱贫样本。

  放牛村积累的三个经验

  在放牛村的果园里,本报记者看到一个写有“甘肃省苹果标准化示范园”的大型展示牌,这是天水市秦州区果业局于2012年6月组织实施的,示范园共有519亩苹果,由天水师范学院和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指导,关键技术包括6项:高垄黑膜覆盖肥水耦合旱作栽培技术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、花果精细化管理技术、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培养技术、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、自然灾害避减技术。承担单位是秦州区放牛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。

  据刘增强介绍,这是放牛村加强科技管理、引进先进技术、实现果品增收的主要做法,除此之外,放牛村还积累了三个经验。

本新闻共2页,当前在第1页  1  2  


 相关链接:

雷鸣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议
雷鸣主持召开区委中心组学习
赵虎生主持召开秦州区关工委
区领导督查调研北山地质灾害
版权所有:中共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委组织部 
网址:qz.tsdangjian.gov.cn E-mail:qingzhoudangjian@163.com
地址:天水市秦州区青年北路13号 电话:0938-8212982 传真:0938-8214582